介紹

融和西醫物理治療的關節鬆動術與中醫傳統整復,獨創手法,輕柔安全
脊椎側彎矯正強調先矯正骨盆與胸骨,再矯正中軸的脊椎
嚴重的椎間盤突出,配合超音波、指法、牽引
徒手整型手法,改善下巴、臉型、腦部變形

2014年8月29日 星期五

「喬」骨頭擺脫病痛?整脊5問(轉載)

2010-02-25 康健雜誌 作者:謝曉雲

不需開刀、不用吃藥,「喬」骨頭就能擺脫病痛,「整脊」這種另類療法你應該嘗試嗎?如何安全整脊?

在輔助及另類療法之中,一般通稱的「整脊」,醫學上稱為脊骨矯治(spinal manual therapy)、脊骨神經學(Chiropractic)等,是目前最蓬勃發展,且最多人使用的治療方法之一。歐美、加拿大、澳洲、紐西蘭等數十個國家 均有專業、由國家認證的整脊人員為病人治療各種骨骼、肌肉、神經系統疾病。根據統計,美國一年大約有超過2000萬人利用「整脊」來解決疼痛不適。

然而在台灣,「整脊」經常和傳統民俗療法的整骨、推拿整復等混淆,且不時傳出因為推拿、整脊而造成中風、骨折,甚至四肢癱瘓,令人質疑整脊的安全性。

當身體出現痠痛時,除了上骨科、復健科尋求治療,值不值得嘗試整脊?

Q1整脊和骨科、復健科的治療有何不同?
西醫的骨科主要以藥物、手術治療骨骼、關節、肌肉問題,而復健科則以物理治療,如冷或熱敷、紅外線、超音波、牽引、運動治療等為主。

至於整脊著重的是「身體結構失衡」,也就是因為骨骼、關節錯位,或肌肉不平衡引起的疾病,如椎間盤突出、坐骨神經痛、脊椎滑脫等,不採取吃藥、打針、手術等方法,而是藉由治療者的手去調整、矯正偏移、不平衡的骨骼關節肌肉,使身體恢復無痛且最大的活動度。

本身為復健科醫師,台灣脊骨矯治醫學會理事長汪作良發現,傳統西醫對許多脊椎疾病的療效有限,吃藥、熱 敷、電療等無法解決身體結構失衡而產生的病痛問題,因此,十年前他赴美學習脊椎醫學,並取得美國南加州健康科學大學脊骨神經醫學院博士,回國之後,以手法 矯治病人錯位的骨骼關節肌肉。

壢新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林頌凱認為,整脊確實能發揮目前復健醫學物理治療做不到的部份,例如脊椎錯位,物理治 療的脊椎牽引或腰椎牽引只能恢復到一定程度,並無法更精細將骨骼調整回到正常位置。復健之後,疼痛不適雖獲得緩解,但骨骼錯位的情況可能還是存在,必須持 續運動,避免惡化或復發。

Q2整脊對哪些疾病治療效果最好?
坊間有些整脊治療誇大療效,宣稱氣喘、過敏性鼻炎、失眠、胃腸道等諸多疾病都可藉由整脊治癒。而國外曾有一些研究質疑整脊的療效,認為幾乎沒有強有力的證據證實,整脊可以治療背痛、頸部疼痛、氣喘、過敏、頭痛等問題。

整脊究竟有沒有效,主要視病痛是否因為身體結構失衡引起,例如因為骨骼關節錯位引起疼痛,利用手法矯治回復正常位置,排除神經壓迫情況,病痛自然解除。
 
目前,整脊只對於神經骨骼肌肉系統,如急性頸痛(像落枕)、急性下背痛、坐骨神經痛、椎間盤突出、脊椎滑脫、急慢性腰扭傷等問題,有比較好的療效。至於其他如呼吸、循環、消化等系統的內科疾病,還需要更多研究來證明整脊的效益。

而是否即早治療,也會影響整脊的效果,如果發生半個月以內就接受治療,效果會比變成慢性疼痛後再治療要好。

此外,調整生活型態和運動才能促進疾病復原。治療效果一半靠自己,絕非只靠「喬」骨頭,就能永遠擺脫病痛之苦。

汪作良醫師指出,身體具有自我療癒能力,醫生利用手法將身體結構調正,只是幫助啟動身體的自我療癒系統,接下來,病人需要調整不良的生活型態、姿勢習慣,並配合運動,才有令人滿意的治療成效。所以,病人第一次來看診,他除了診斷、矯正治療外,一定教病人運動,複診時,要病人做一次給他看,確保病人做得正確,並一再叮嚀回家要持續運動。

如果不運動、不改變不良習慣,即使以整脊將骨骼肌肉調正了,一段時間之後,結構又會錯位,疼痛又回來了。

Q3整脊到底安不安全?
未經正確診斷,且不當扭轉、調整脊椎骨骼,可能造成嚴重的併發症,如骨折、中風、四肢癱瘓。

只要在醫療專業人員正確診斷,並排除不能接受整脊的情況,如發炎性關節炎、脊椎不穩定、腫瘤等,以安全的手法進行矯正治療,整脊基本上是安全的。

在加拿大領有脊骨神經醫師(Doctor of Chiropractic)執照的黃如玉指出,國外許多實證研究顯示,接受頸椎整脊而中風的機率是100萬分之一到400萬分之一,而接受腰椎整脊的中風機率則更低。

在台灣,許多人並非找專業醫療人員進行整脊,而是尋求民俗療法的推拿、整骨。汪作良指出,不是經過脊骨矯治訓練的醫事專業人員執行整脊,可能因診斷不正確,及矯正手法不安全─施力過大、扭轉幅度過大,都會提高整脊的危險性。

「並不是調整到骨頭作響才有效,」汪作良說,大多數病人都只要調整肌肉,而不需「喬」骨頭,或只是小幅度、小力道、慢慢調整骨頭,就有效了。他認為,坊間許多推拿整復師大力道扭轉病人的骨頭,整得人疼痛唉叫,尤其大幅度扭轉頸部,實在很危險。

而且,安全的整脊應該幾乎不會痛,只有少部份人在接受矯治的3~7天內會有痠痛現象,這是因為經過調整之後,原先在錯誤姿勢下一直沒機會用力的肌肉,現在開始要出力來維持正確姿勢,所以容易疲勞與痠痛,汪作良解釋。
 
Q4哪些人不能接受整脊?
整脊雖能治病,但有些人卻千萬不能去整脊,否則不但病沒治好,還可能受重大傷害,甚至丟掉性命。

■椎底動脈血循不良:頸部向後仰、向左右旋轉時,出現暈眩、噁心、嘔吐、複視等現象,表示供應大腦血液的血管可能狹窄或阻塞,因此不應接受頸椎的整脊,否則可能因為腦部血液回流不足,或動脈剝離、破裂,使血液回衝腦部,有腦中風的危險。

黃如玉指出,在國外,患有嚴重高血壓、動脈硬化症,及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,都不建議接受頸椎整脊。

■動脈瘤:汪作良醫師指出,不當整脊會讓主動脈瘤破裂,尤其要小心腹部的主動脈瘤。這一類患者通常有糖尿病病史,並且背痛會伴隨腹痛,最好接受腹部超音波或電腦斷層檢查。

■腫瘤,尤其骨腫瘤:骨腫瘤通常是身體其他部位的癌症轉移到骨骼,經常出現異常的體重快速減輕,骨骼全天性疼痛,尤其夜間痛得特別厲害,直接敲擊疼痛處,痛感更加劇。
癌症病人貿然在腫瘤部位接受整脊、推拿,可能將腫瘤細胞推散出去,加重病情。

■骨骼感染(細菌性或結核性):經常發燒不退、盜汗、整天疼痛,尤其在夜間特別明顯。新光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謝霖芬指出,骨骼遭受感染會變得比較脆弱,接受整脊可能導致斷裂,而且,也可能將感染轉移擴散出去。

■不穩定性脊椎:因為外傷或骨折造成脊椎不穩定,在未確定診斷(如X光檢查)及固定治療之前,貿然接受整脊,容易造成神經等重要結構進一步傷害。

■發炎性關節炎(如類風濕性關節炎、僵直性脊椎炎):汪作良醫師指出,發炎的組織特別脆弱,容易因為外力壓迫而受傷。例如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發炎性的關節炎,雖然脊椎僵硬,但卻相當脆弱,一經大力推拿,脊椎骨會斷裂腰斬,稱作「胡蘿蔔棒骨折(carrot stick fracture)」。
並且,謝霖芬醫師表示,脊椎骨折也可能造成神經壓迫,導致肢體癱瘓。

■嚴重神經損傷:汪作良醫師指出,患有腰椎病變伴隨「馬尾症候群」的人,因為腰薦椎的神經受傷,造成大小便失禁、肛門周圍感覺喪失、下肢進行性肌肉無力等等情況,也不應接受整脊治療。

■嚴重骨質疏鬆症及骨折高危險群:骨質疏鬆症患者的骨骼很脆弱,經不起外力壓迫,不小心就會骨折,因此多數骨科醫師並不建議骨鬆患者接受推拿、整脊。

黃如玉指出,國外對於老年人及骨質密度較低的人,大多只進行力道輕、幅度小的整脊,而不做快速、大力道的扭轉性治療,降低傷害風險。

Q5如何選擇安全的整脊(醫)師?
目前衛生署定義「整脊」是醫療行為,只有醫師(包括中、西醫)及物理治療師可執行整脊。

不過,目前坊間實際在進行「整脊」相關整復治療的人相當多:
第一類是「合乎現行法規」的醫療人員,如中、西醫師、物理治療師再進修脊骨矯治相關學程,甚至取得國外學位和執照。

第 二類是不具備醫師(Medical Doctor)資格,目前在國內依法不能進行整脊,但在歐美、加拿大等國家是領有當地國家執照,可進行整脊的「脊骨神經醫師」(Doctor of Chiropractic,此中譯名仍具爭議,西醫界認為應稱「手療師」,而不宜稱「醫師」。)

第三類則是坊間各種未領有國家核定執照,並且依法「不能整脊」的傳統民俗療法整骨師、推拿師等等。

由於市場混亂、人員專業素質不一,因此民眾尋求整脊治療時,應注意以下幾點:

■接受過專業教育訓練、領有專業證照,最好具備醫療人員資格。
汪作良醫師指出,以合法、安全及具療效等標準看,選擇接受過脊骨矯治專業訓練,並且本身為西醫師、中醫師或物理治療師,對病人較有保障。因為專業的醫療人員皆受過扎實的診斷、人體解剖學等訓練,比較能準確判斷病因,並提高治療的效果及安全性。

目前,國內有「台灣脊骨矯治醫學會」,主要由專業醫生組成,會員多半是國內復健科、骨科、神經科醫生,定期舉辦脊骨矯治醫學的研習會,並從國外引進國際認證課程,今年將認證國內第一批脊骨矯治專科醫師。

■誇大療效,宣稱能治百病的不宜相信。
整脊只能治療因為身體結構失衡所引起的疾病,尤其是神經骨骼肌肉系統,例如急性下背痛、坐骨神經痛、椎間盤突出等。誇大療效的治療最好不要嘗試。

■未經診斷就整脊,危險性高,應避免。
如果沒有先仔細問診(包括身體狀況、病史等)、觸診,馬上就要幫病人整脊,或調整時力道強,扭轉幅度很大(尤其頸部),甚至感覺疼痛,危險性較高,不宜貿然嘗試。

汪作良醫師表示,整脊前,最好先在醫院進行相關檢查,例如照X光,並確定自己沒有不適合整脊的情況。整脊時,可帶自己的病歷及X光片等檢查報告,供醫療人員參考,提高整脊的治療成效及安全。

(引用文章出處:天下雜誌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